-
LAIFE「巢汐Tide」 新品发布会盛大召开,“美似潮汐,更迭永续”引领抗衰新潮流
发布时间:2025/01/14
近日,LAIFE乐梵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红宝瓶2.0新品发布会,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及媒体的关注。 *LAIFE「巢汐Tide」美似潮汐、更迭永续新品发布会现场 LAIFE乐梵作为全球领先的长寿科技企业,一直致力于利用前沿科技为...
-
Weshare:专业金融服务平台,助力企业成长加速
发布时间:2024/09/04
进入新经济时代,随着创新创业和产业再升级,企业成长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人力、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的需求量剧增,大批成长性企业缺少专业化的金融“加速”服务。 Weshare为创新企业赋能 为应对企业发展...
-
贵阳市云岩区溯源纠纷调解服务所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合体”成立
发布时间:2024/06/11
2024 年 6 月 7 日,贵阳市云岩区溯源纠纷调解服务所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合体”成立大会盛大举行。此次大会参会人员包括阎毅、杨健铭、丁鲁黔等在内的 30 余位各界人士。 身为金牌调解员的阎毅,凭借其丰富的调...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发布时间:2024/01/30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
第三批专项债六月底发完 项目完成审核
发布时间:2020/04/06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4月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2900亿元。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08万亿元,占84%,发行...
-
国美零售转型加速 携拼多多“迎战”零售业大考
发布时间:2020/04/06
随着国内疫情初步得到控制,零售消费市场也在逐渐恢复运转。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王斌在会上指出,将千方百计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壮大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扩大...
-
美新冠疫情蔓延,建霖家居等IPO企业受累
发布时间:2020/04/06
编者按: 随着疫情蔓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突破百万,累计死亡超5万例,其中,美国确诊超过23万例,欧洲确诊超过50万例。作为全球经济重要力量的欧美地区,其疫情将对IPO企业产生什么影响? “有一天美国将成...
-
信托代销哪家强?招行去年赚64亿
发布时间:2020/04/04
证券时报记者 杨卓卿 随着银行年报密集披露,一些行业巨头代销信托产品的情况也浮出水面。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零售之王”招商银行2019年代销的信托产品规模超过3000亿元,借此实现64.32亿元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小米抢先特斯拉发布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
发布时间:2022/08/15 科技 浏览次数:134
据报道,特斯拉宣布将在9月30日发布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直接带火了A股机器人板块。但在8月11日晚,小米抢先一步,发布了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
“CyberOne背后的智能、机械能力,全部由小米机器人实验室全栈自研完成,背后有无数的软件、硬件、算法的开发工作,投入巨大。”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CyberOne以人工智能为内核,以标准人形为载体,是小米对未来科技生态的一次探索,也是小米多元融合技术体系的新成果。
事实上,目前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布局机器人赛道。就在8月5日,亚马逊宣布将以17亿美元的估值收购iRobot.在业内看来,小米、特斯拉的入局有望推动行业从实验室阶段过渡到商业化阶段。
尚无法实现量产
据介绍,CyberOne身高177CM、体重52KG,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在此之前,小米在去年曾发布了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然而,相比于仿生四足机器人而言,人形机器人机械复杂度更高,需要性能更强大的电机、更多的机身自由度、复杂的人形双足控制算法。此次CyberOne支持21个自由度,并能实现各自由度0.5ms级别的实时响应,可充分模拟人的各项动作。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而人形仿生机器人则是机器人领域公认的终极目标。相比于以机械能力见长的工业机器人,人形仿生机器人的技术难点在于尽可能模拟人在各类场景下“感知-认知-决策-执行”的过程。在对仿生人形机器人的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新技术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人。
据介绍,CyberOne的研发涉及包含仿生感知认知技术、生机电融合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视觉导航技术等各领域的尖端技术。以CyberOne上肢关节电机为例,小米自研了一枚重500g,额定输出扭矩高达30n·m的高效电机,以保证上肢灵活性。CyberOne髋关节主要电机瞬时峰值扭矩可达300n·m,配合自研的人形双足控制算法,行走姿态更加平稳。
雷军在发布会上透露,人形机器人虽然已经亮相,但研发依旧在初级阶段,目前人形机器人的成本每台大概六七十万元,尚无法实现量产。除此之外,人形机器人的能力也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去提升和完善。在现场,该人形机器人也表示自己“刚刚学会走路”。
商业化落地还有多远?
去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收年均增速超20%,到2035年,机器人将成为人民生活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显示,2016年-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5%,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从7.2万套增长到21.2万套,年均增长31%。我国已经连续八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
那么,人形机器人离商业化落地还有多远?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表示,人形机器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也还没有真正成熟落地的产品。产业界对此相对理性和悲观,认为短期内落地的可能性较小;资本界则相对激进。不过这两者并没有对错,产业界的理性是基于现状,资本界的疯狂则是面向未来。因为当前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还不明确,所以谈市场规模和空间都还为时尚早。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人形机器人能够落地应用,潜在的市场空间至少是千亿级别的。
“从全球发展角度来说,处于人形机器人第一梯队的是美国和日本,我国整体的发展水平虽然也算在第一梯队,但是整体的精细化程度和具体应用场景,与美国、日本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个差距既包含应用场景,也包含着企业的具体技术,此外还有行业发展时间,比如美国的相关公司做人形机器人大概要有三四十年的时间了,但我国人形机器人整体的研发时间短、应用场景少。不过,我国相关的研发团队总体实力强,后劲足。”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中心王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卢瀚宸看来,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化面对的难点和技术挑战主要是技术层面的问题。细分来看人形机器人至少有上百个关节,比起现在的机器人产品,软硬件难度的提升不是倍数级的,而是指数级的。这是过去最顶尖的公司都没有攻克的难题,我们更愿意相信需要更长的时间。
此外是产业应用的问题。“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是哪些?ToB还是ToC?因为应用场景的定义直接影响其需求的刚性程度,比较担心的一点是陷入‘拿着锤子找钉子’的怪圈。”卢瀚宸说。
王鹏表示,人形机器人涉及的领域众多,比如家政服务、日常教育、医疗和卫生领域都是十分明确的应用场景,应用空间非常巨大。人形机器人不仅仅是一个噱头,更多情况下,人形机器人首先要完成与人类生活的交互,其次人形机器人还要完成一些传统意义上的非人形机器人不能够实现的一些作用和功能。市场本身还要和产品提供的功能、差异化服务以及实际效果,形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