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上海为什么要调低入户门槛?
  • 第三批专项债六月底发完 项目完成审核

    第三批专项债六月底发完 项目完成审核

    发布时间:2020/04/06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4月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2900亿元。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08万亿元,占84%,发行...

  • 国美零售转型加速 携拼多多“迎战”零售业大考

    国美零售转型加速 携拼多多“迎战”零售业大考

    发布时间:2020/04/06

    随着国内疫情初步得到控制,零售消费市场也在逐渐恢复运转。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王斌在会上指出,将千方百计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壮大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扩大...

  • 美新冠疫情蔓延,建霖家居等IPO企业受累

    美新冠疫情蔓延,建霖家居等IPO企业受累

    发布时间:2020/04/06

    编者按: 随着疫情蔓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突破百万,累计死亡超5万例,其中,美国确诊超过23万例,欧洲确诊超过50万例。作为全球经济重要力量的欧美地区,其疫情将对IPO企业产生什么影响? “有一天美国将成...

  • 信托代销哪家强?招行去年赚64亿

    信托代销哪家强?招行去年赚64亿

    发布时间:2020/04/04

    证券时报记者 杨卓卿 随着银行年报密集披露,一些行业巨头代销信托产品的情况也浮出水面。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零售之王”招商银行2019年代销的信托产品规模超过3000亿元,借此实现64.32亿元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上海为什么要调低入户门槛?

发布时间:2020/10/12 财经 浏览次数:553

上海,需要一个向上的拐点,需要一个再出发的起点。

上海这个“东方明珠”多年来以精细化的管理,国内一流的基础设施、医疗教育水平吸引了很多人投奔,但不可否认,上海实在太老了,上海正在慢下来。上海怎么办?需求突破,打开口子抢人才。

上海是最老的一线城市。上海有多老?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5.2%。这个数据把北京甩在身后,远超深圳、广州。“老龄化”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医保方面的支付压力大,社会零售总额增速一般,社会活力会有所下降。

在这种局面下,上海放松落户是正确的选择。日前,上海学生事务中心发布《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的高校,从北大、清华,增加了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所在沪高校。圈定六所名校的学生,给他们开绿灯,是理性选择。

上海做的是对的,不过这个政策对于目前的楼市、城市竞争格局以及上海的发展趋势没有太大的影响,趋势该怎么走还怎么走。《2019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住宅市场很疲软,市场信心不足,所以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都很一般,商品房销售面积还下降4.0%。最可怕的是“全年二手存量房买卖登记面积2099.00万平方米,增长36%”,老龄化社会不需要那么多房子,高位套现是常规操作。

上海为什么要开一个口子让多所高校的毕业生可以相对容易留在上海?实在是被逼无奈。2018年、2019年上海都只有常住人口4万-6万的增长。而同期,广深杭都是几十万人口的增长,去年,杭州超过50万,广深都超过40万。尤其是杭州,数字经济吸引了一批批年轻人前往创业,上海的很多资本也在杭州寻找机会。有人戏称“上海会成为杭州的后花园“,虽是一种玩笑,却也透露出竞争的白热化。

深圳这些年在金融方面发力,上海有上交所,有央行第二总部,可是深圳也有深交所,还有数字货币研发这张牌。更要命的是深圳有腾讯华为这样的大牌,但是上海没有同级别的“大小王”,而且在增速上,深圳一直领先于上海。地理上,杭州是上海卧榻之侧鼾声如雷那个人,但是产业竞争上,深圳是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上海人精明沉稳,更愿意在大企业、外企做管理,可是深圳人出没于草根江湖,动不动就抽刀相向,超级务实,只看效果。

深圳的软肋在房价、教育、医疗资源,这些年人才流失了一部分,一些人去了性价比最高的一线城市广州。广州的经济增速其实和上海差不多,可是广州作为一线城市,生活方面的各种成本远低于北上深,而且广州在天河、黄埔、海珠、南沙也在快速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产业,扶持力度也不小。广州有微信总部,还有在全国举足轻重的游戏产业,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一直在快速提升。最关键的是,广州的房子比上海便宜太多,落户只要本科学历,不问学校。广州的土地储备比深圳多,教育、医疗等条件也好于深圳。

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上海能睡好吗?所以,上海虽然万般无奈,但是面对人口现状,面对竞争的惨烈,只好增加兵力,请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助力。

上海一方面要松人才的口子,“深入实施人才高峰等引领性人才工程,完善居住证转户籍等人才引进政策”,另一方面要“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自贸试验区的牌要打好,科创板的优势要用足,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不能松懈,还有第三届进口博览会也是一个机会。上海还表态要“大力培育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集群”。可是,谁来干活?只要人打工,不想让人留下来成为居民,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这些都是需要高素质人才去推进完成的,高素质人才也需要安家落户,考虑教育医疗问题,高素质人才不仅仅在前述几所名校。上海的落户政策稍微拉大了一点口子,这很好,但恐怕还远远不够。上海,需要一个向上的拐点,需要一个再出发的起点。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