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从品控四维度看中国医疗制造
  • 振东制药达霏欣创新推出“内服外治”方案:焕活毛囊新生

    振东制药达霏欣创新推出“内服外治”方案:焕活毛囊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24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加剧、作息不规律及环境因素影响,脱发、白发问题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困扰现代人的普遍健康难题。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传统单一治疗手段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近日,专注毛发健康领域22年的达...

  • 和平精英上线具有长期记忆的AI明星队友

    和平精英上线具有长期记忆的AI明星队友

    发布时间:2025/07/14

    《和平精英》六周年新版本限时模式推出的“绝地指挥”玩法,凭借玩家与AI队友组队的创新体验,收获了如潮好评。如今,“绝地指挥2.0”迎来重磅升级!腾讯游戏首位具有长期记忆能力的明星AI队友——“花傲天”正式登场!7...

  • 振东集团的”本草革命”:让中药材跳出药罐子,闯出大健康新天地

    振东集团的”本草革命”:让中药材跳出药罐子,闯出大健康新天地

    发布时间:2025/06/10

    红球纷飞传三晋,大爱无边漫九州。5月25日,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办,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赞助的“红气球挑战赛”(晋中站)在山西省高校新区(山西大学城)鸣笛开赛。该赛事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及山西大学城高校的...

  • 振东集团:32年慈善长跑背后的“共富密码”

    振东集团:32年慈善长跑背后的“共富密码”

    发布时间:2025/06/03

    在商业与公益的天平上,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选择了后者——即便负债也要坚持的”变态慈善”。这家从太行山走出的民营企业,用32年时间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公益生态系统,累计捐赠超10亿元,将”与民同...

  • 第三批专项债六月底发完 项目完成审核

    第三批专项债六月底发完 项目完成审核

    发布时间:2020/04/06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4月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2900亿元。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08万亿元,占84%,发行...

  • 国美零售转型加速 携拼多多“迎战”零售业大考

    国美零售转型加速 携拼多多“迎战”零售业大考

    发布时间:2020/04/06

    随着国内疫情初步得到控制,零售消费市场也在逐渐恢复运转。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王斌在会上指出,将千方百计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壮大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扩大...

  • 美新冠疫情蔓延,建霖家居等IPO企业受累

    美新冠疫情蔓延,建霖家居等IPO企业受累

    发布时间:2020/04/06

    编者按: 随着疫情蔓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突破百万,累计死亡超5万例,其中,美国确诊超过23万例,欧洲确诊超过50万例。作为全球经济重要力量的欧美地区,其疫情将对IPO企业产生什么影响? “有一天美国将成...

  • 信托代销哪家强?招行去年赚64亿

    信托代销哪家强?招行去年赚64亿

    发布时间:2020/04/04

    证券时报记者 杨卓卿 随着银行年报密集披露,一些行业巨头代销信托产品的情况也浮出水面。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零售之王”招商银行2019年代销的信托产品规模超过3000亿元,借此实现64.32亿元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从品控四维度看中国医疗制造

发布时间:2020/04/13 财经 浏览次数:660

【商兵布阵】

无论是疫情当下,还是日常生产运营,对于中国生产制造的医疗产品,都狠抓产品质量,高标准高要求。

周家兵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爆发,中国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从医疗物资、医护人员到诊疗技术等方面支援全球疫情严重国家,受到国际赞扬。最近有媒体曝出中国出口的个别医疗产品质量不合格问题,就此,我基于多年和医疗制造业打交道的经验,想从生产制造“品控”角度下共四个维度,对中国出口的医疗产品做一个简要的“质量分析报告”。

第一,优秀的中国医疗企业内部会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TQM)。要对产品从原材料、生产过程到成品及交付要进行全流程的质量控制。如,原材料的来料检验(IQC),生产中各环节的过程检验(PQC),成品检验(FQC)和出货检验(OQC)等,在整个过程每个阶段均需进行品质保证(QA)管控。对于产品的检验标准、检验手法、检验项目、技术规范、参数要求、检验器具管理等各方面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有质量要求严格的企业,还要对其供应商和协力厂商进行质量管理考核和测评,形成全产业链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第二,医疗产品要送往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仅有企业内部的质量部门检测公信力不够,还需送往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行业不同涉及产品不同,是否送检要求不同,但医疗器械产品属于强制性送检。必须送往销售地所在国家认可的独立第三方检验机构检测。这些第三方检测机构都是获得所在国的实验室认可等资质,如SGS(通标)、TUV(德意技术监督协会)、ITS(天祥)和CTI(华测检测)等。

第三,医疗产品获取所在销售国的产品认证。认证大致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体系认证针对生产产品的组织和机构进行,主要针对管理系统(MS)。从专业上分:质量、环境、社会责任、职业健康安全等等体系。与产品认证密切关联的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1:2015,我国标准GB/T19001:2016)。对于强制性要求产品认证的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时,需要对产品认证的结果进行检查核实。产品认证,各个国家地区有所不同,如安规认证,我国CCC认证,欧盟CE认证,美国UL认证,日本JIS认证等等。不同行业的产品和管理体系认证也有所不同,如医疗器械行业认证有美国FDA,欧盟EN标准,我国YY,世卫组织要求GMP认证等。行业认证的专业性更强,技术要求更高,检测程序更规范,获得通过的难度更大。各国产品认证通常互不认可,容易导致产品重复检测,产品认证成了贸易壁垒。

第四,客户验货仅作为出货要件之一。欧美日韩等国家客户订单或销售合同上,通常会把产品符合标准写得明确,要求也详细。为了监督供货商满足要求,通常会通过验厂、第三方送检和现场验货来把关。现场验货一般有两种情况,客户公司专业品控人员和委托第三方验货公司(行业内俗称公正行)到生产企业制造现场进行验货。产品被检验合格后,出具书面验货报告提交客户,方可出货,交由物流公司。但现场验货并不免责,出现质量问题仍然需要生产制造企业承担相应责任。

目前,全球很多国家地区的医疗设备和物资,从中国采购,也说明中国生产能力、技术手段和检测达标都是没问题,产品能符合欧标、美标、日本标准。那为什么这次疫情期间,欧美一些国家或地区曝出我国医疗物资不合格呢?有的是由于误会,使用方对于产品的实用范围没能了解清楚,如一次性医用口罩,普通口罩,N95口罩,是有使用差别的。有的可能是因为部分中国医疗企业快速扩张产能,委外生产加工半成品,本公司组装成品或委派品控人员到协力厂商验货。因生产人员专业性、质量、技术和设备等管控疏漏,导致产品不良率偏高,质量问题稍多。还有一类是借用其他有资质企业的产品认证,其实是假冒行为,应予以依法依规打击。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无论是疫情当下,还是日常生产运营,对于中国生产制造的医疗产品,都狠抓产品质量,高标准高要求。唯有如此,中国制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系深圳东方华策公司总经理)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