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假外包真派遣”害人害己
  • 第三批专项债六月底发完 项目完成审核

    第三批专项债六月底发完 项目完成审核

    发布时间:2020/04/06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4月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2900亿元。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08万亿元,占84%,发行...

  • 国美零售转型加速 携拼多多“迎战”零售业大考

    国美零售转型加速 携拼多多“迎战”零售业大考

    发布时间:2020/04/06

    随着国内疫情初步得到控制,零售消费市场也在逐渐恢复运转。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王斌在会上指出,将千方百计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壮大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扩大...

  • 美新冠疫情蔓延,建霖家居等IPO企业受累

    美新冠疫情蔓延,建霖家居等IPO企业受累

    发布时间:2020/04/06

    编者按: 随着疫情蔓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突破百万,累计死亡超5万例,其中,美国确诊超过23万例,欧洲确诊超过50万例。作为全球经济重要力量的欧美地区,其疫情将对IPO企业产生什么影响? “有一天美国将成...

  • 信托代销哪家强?招行去年赚64亿

    信托代销哪家强?招行去年赚64亿

    发布时间:2020/04/04

    证券时报记者 杨卓卿 随着银行年报密集披露,一些行业巨头代销信托产品的情况也浮出水面。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零售之王”招商银行2019年代销的信托产品规模超过3000亿元,借此实现64.32亿元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假外包真派遣”害人害己

发布时间:2020/04/02 财经 浏览次数:565

宋鹏伟

自2016年3月劳务派遣员工比例限制过渡期结束后,一些企业简单地把原来的劳务派遣协议改成劳务外包协议,从形式上规避了劳务派遣,但人员、管理模式、费用支付方式等均维持原状。近日,有记者调查发现,4年来,这种“假外包真派遣”的后遗症逐渐凸显,让一些企业遭受诸如外包人员要求确认劳动关系、外包人员造成第三方损失自身需承担一定赔偿责任、外包人员要求同工同酬等问题的困扰。

原本是用来降低成本、规避责任的劳务派遣,由于受到制度限制,很多企业又拿劳务外包的形式来做护身符。殊不知,这种刀尖上跳舞的做法既是对劳动者不负责任,也很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劳务派遣制度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企业灵活用工的需求,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单位却为了降低自身成本,通过这种形式合法使用临时工。不直接与劳动者签订合同的结果,就是干的活儿一样,待遇却有天壤之别,合同到期后再一脚踢开。事实上,如银行柜员等工作岗位,并不符合临时性、辅助性的特点,但很多人都是劳务派遣工,直接导致了同工不同酬情况的发生。所谓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其实质就是“想公平?没办法”!更有甚者,明明编制足够,却要专门使用大量派遣工,使一线职工成为编制员工的打工者。甚至在一些执法单位,也会在出了事需要有人顶雷时,才让人发现原来是派遣工。

只是,这样的情况已被发现。2014年出台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指出,企业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用工总量的10%。过渡期于2016年3月1日结束后,很多单位又打起了劳务外包的主意,但本质上看,管理模式、费用支付方式等方面没有变化。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劳务派遣针对的是人,而劳务外包针对的是事,单位对派遣工有管理权,对后者则不管理。

所谓的“假外包真派遣”就是如此,并非企业不愿真外包,实在是因为很多岗位并非像保洁、保安这样可以外包。进一步说,就连劳务派遣都是打擦边球,如今囿于10%的比例限制,不得不出此下策。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伤害不说,只要发生纠纷后,企业被法院认定为‘假外包真派遣’,外包人员要求同工同酬,也会得到法律支持。不过,这些意外的损失,相比于其违法用工所节省的成本,可能也只是九牛一毛。因此,对于长期、大量违规使用劳务派遣和通过“假外包真派遣”规避自身责任的单位,劳动执法部门不能坐等纠纷产生后再介入,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和惩戒力度才是亡羊补牢之举。

(作者系媒体从业者)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