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IFE「巢汐Tide」 新品发布会盛大召开,“美似潮汐,更迭永续”引领抗衰新潮流
发布时间:2025/01/14
近日,LAIFE乐梵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红宝瓶2.0新品发布会,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及媒体的关注。 *LAIFE「巢汐Tide」美似潮汐、更迭永续新品发布会现场 LAIFE乐梵作为全球领先的长寿科技企业,一直致力于利用前沿科技为...
-
Weshare:专业金融服务平台,助力企业成长加速
发布时间:2024/09/04
进入新经济时代,随着创新创业和产业再升级,企业成长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人力、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的需求量剧增,大批成长性企业缺少专业化的金融“加速”服务。 Weshare为创新企业赋能 为应对企业发展...
-
贵阳市云岩区溯源纠纷调解服务所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合体”成立
发布时间:2024/06/11
2024 年 6 月 7 日,贵阳市云岩区溯源纠纷调解服务所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合体”成立大会盛大举行。此次大会参会人员包括阎毅、杨健铭、丁鲁黔等在内的 30 余位各界人士。 身为金牌调解员的阎毅,凭借其丰富的调...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发布时间:2024/01/30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
第三批专项债六月底发完 项目完成审核
发布时间:2020/04/06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4月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2900亿元。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08万亿元,占84%,发行...
-
国美零售转型加速 携拼多多“迎战”零售业大考
发布时间:2020/04/06
随着国内疫情初步得到控制,零售消费市场也在逐渐恢复运转。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王斌在会上指出,将千方百计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壮大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扩大...
-
美新冠疫情蔓延,建霖家居等IPO企业受累
发布时间:2020/04/06
编者按: 随着疫情蔓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突破百万,累计死亡超5万例,其中,美国确诊超过23万例,欧洲确诊超过50万例。作为全球经济重要力量的欧美地区,其疫情将对IPO企业产生什么影响? “有一天美国将成...
-
信托代销哪家强?招行去年赚64亿
发布时间:2020/04/04
证券时报记者 杨卓卿 随着银行年报密集披露,一些行业巨头代销信托产品的情况也浮出水面。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零售之王”招商银行2019年代销的信托产品规模超过3000亿元,借此实现64.32亿元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
发布时间:2020/03/31 财经 浏览次数:616
证券时报记者 王君晖
在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常态下,如何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提振经济,是当前和接下来一段时间整个社会面临的最重要课题,其中最核心和紧要的,是确定合适的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为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准绳。3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了重要信号,其中对财政政策基调和方向的明确引发高度关注:“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三箭齐发,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路径已然清晰。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有着深刻的现实必要性,社会各界对此讨论颇多颇久。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冲击巨大,餐饮、娱乐、交通旅游等服务业损失较重,当前疫情在全球蔓延,已引发对于全球性经济衰退的担忧,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另一方面,除疫情影响外,经济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要推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仍要确保实现,“六稳”压力陡增。
疫情冲击下,如何做好“经济账”?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在综合研判的基础上,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必然将作出新的调整,在加快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同时,也需要加大刺激力度。纵观疫情发生以来财政发力方向,一方面,加大疫情防控资金保障、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和税费支持力度,支持湖北恢复、做好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和建设工作需要加大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对中小微企业减税降费以恢复经济活力会带来财政收入减少。
收支之间,如何平衡?在此关键节点,政治局会议的表态给出了明确信号,所提三项要点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释缓了各方压力。
“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这一表态意味着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对冲经济增速下行,市场对赤字率讨论已久,赤字率3%通常被认为是国际安全线,我国一直坚守这一“红线”,但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多发达国家在发生危机时都突破了3%的界限。在今年这种极端特殊的情况下,要弥补一般公共预算缺口,提高赤字率是必要举措,也是符合现实的选择,市场普遍认为会提高至3%以上。
增加地方债规模与此前相关政策一脉相承,在“稳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建则是其重要投向。一方面有重点领域的“新基建”需要启动,发挥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向作用,是未来的投资亮点。另一方面,由于新基建体量较小,“老基建”不可缺席,在其他融资方式未见放松的情况下,专项债将是基建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此外,公共卫生服务、城市基础设施等“补短板”领域也将有所涉及。而对于“发行特别国债”,市场预期可能更多是用于扩内需,促消费等方面。
上一篇: 南京银行新任行长人选尘埃落定